1. 凯发·k8国际(中国)首页登录

    欢迎来到山东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绿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网站!
    山东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绿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电话

    400-885-1152
    135-6267-7866

    欢迎来到山东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绿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网站!

    1. 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
    2. 新闻动态

    微生物肥料:土传病害的克星

    添加日期:2022-03-11 10:41:07  点击:  作者:山东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绿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

    一、微生物菌肥近年来的推广使用状况   

    微生物菌肥很好的效果引起了高度关注。目前,微生物肥料的应用范围基本涵盖了粮食、蔬菜、果树、烟草等各种类型的作物。我国的微生物肥料应用主要集中在三大区域。   

    1、南方水稻种植区域

       2013年应用面积达到4700万亩,用量超过10万吨。   

    2、大中城市周边区域

       该区域多为蔬菜、水果等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产品的种植区域,应用微生物肥料可提高农产品品质、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、增加农产品的经济价值。

       3、珠三角、长三角的污染耕地区域

       正在探索应用微生物肥料抑制重金属、降低农药用量、保护生态环境的技术方法和措施。

    640.jpg

       数据资料

       在微生物肥料越来越被老百姓认可并加大施用的同时,微生物肥料行业的发展也如火如荼。截止目前,农业部登记微生物肥料产品(包括微生物菌剂、复合微生物肥料、生物有机肥)2918个,其中正式证1488个,临时1430个,微生物菌剂正式登记产品500多个,临时登记也有近500个产品。登记产品数近几年增长迅速。

       二、有利于微生物菌肥发展的条件

       1、我国的政策支持

       国家大力推动微生物肥料发展,鼓励微生物肥料在土壤修复方面的技术。2013年,国务院发布《生物产业发展规划》,将微生物肥料列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。随着《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》提出建设高标准农田8亿亩、《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》和《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》《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方案》等政策的实施,中国农科院农业微生物学**委员会主任李俊透露,未来微生物肥料将占肥料总量的15%左右,应用推广面积在4亿亩以上。

       2、丰富的微生物资源

       我国具有丰富的微生物菌种资源,为发展微生物肥料产业提供了保证。

       有数据显示,我们畜牧业排泄物总量居世界前列,目前这些排泄物还田率很低,排入环境,造成了巨大污染,且多数未经腐熟无害化处理,这急需进行菌肥的转化利用。此外,我国农业废弃物数以亿计,这也是微生肥菌肥的宝贵资源。   据统计,目前我国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总数有1100多家,年产总值达200亿元,生物肥料累积应用面积2亿亩以上。然而,与我国化肥用量1.3亿吨比起来,目前仅仅千万余吨的量,只占化肥用量的7%左右,市场占有率还极低。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发展空间巨大。

       三、微生物菌肥应用的实际案例

       山东烟台

      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水道镇的果农鲍忠才的园子在2012年的时候是十里八乡有名的“花脸病园”,苹果卖6、7毛钱一斤也没人要。后来,在技术员帮助下,使用菌肥对果园进行土壤调理。使用一年后,,花脸症状减缓;连续使用3年后,果子基本恢复正常。现在他给大家讲起“起死回生”的园子,满脸都是喜悦之情!

       河北保定

      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段旺村的果农李占国的果园里,前些年因为土壤偏盐碱,种植七八年的“巨峰”葡萄出现黄叶现象,而且越来越严重。后来技术人员判断说是化肥使用过多,伤根严重,于是改用菌肥进行调理。半年后,叶片宽大浓绿有光泽,比之前有很大改观。秋季收获时,葡萄上色好、均匀,糖度也明显提高。

       甘肃平凉

      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威戎镇新胜村的果农王宏斌的果树树龄已12年,之前树势较弱,果子整体偏小,产量不高。连续使用菌肥后,树势增强,果个变大,亩产接近5000斤,成了名副其实的高产园。去年在其它果园果价1.5元左右的情况下,他的苹果以2.7元/斤的高价被果商收购。

       四、微生物菌肥的功效

       ①减少化肥用量:产生固氮菌,提高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,增加土壤有机质,间接提高化肥利用效率,提高土壤肥力。

       ②作物增产:增产高达20%—60%,同时改善作物和农产品的品质,使农民增收。

       ③重构健康的土壤,提高作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。

       ④无害,用于生产无公害、环保、绿色有机农作物。

       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高达40%—50%,对环境友好。

    鲁公网安备 37078102001271号

    友情链接: